1604年,为父守孝期满的徐霞客迎娶了出身书香门第的许氏。这位温婉知性的妻子不仅将徐家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更以超乎时代的胸怀支持丈夫远游山河的志向。每当徐霞客背上行囊,许氏总在门口含笑目送:“家中诸事有我,夫君且去追寻天地。”
许氏身边有位情同姐妹的陪嫁侍女周氏,主仆二人共同支撑着徐霞客漫游天下的梦想。1617年,一场急病却骤然夺走了许氏的生命,留下襁褓中的长子徐屺。
徐霞客抚棺痛哭,庭院里晾晒的远游冠蒙上尘埃。他从未想过,那个默默递来茶盏的身影,周氏,会成为他余生最深的牵挂与遗憾。
患难慰藉催生禁忌情愫
许氏离世后,徐家陷入无主之境。徐母眼见儿子终日消沉,急忙为他续娶了罗氏为继室。这位名门之女眉目凌厉,过门首日便将徐霞客的登山靴锁进箱底:“徐家岂容浪荡子败落门风!”
展开剩余76%苦闷的徐霞客在园中独步时,常遇周氏清扫许氏旧居。某日暴雨突至,他避入厢房,见周氏正将许氏绣制的江山图卷收入樟木箱。“夫人曾说,待公子走遍这图上山河,便绣幅更大的贺您。”周氏轻抚卷轴,泪滴落在徐霞客手背。两个悼念同一灵魂的人,在昏黄烛光中相拥而泣。情愫如藤蔓缠绕,当夜他留宿周氏房中。
三个月后驿使飞马送来急信,徐霞客在雁荡山险峰展开信笺,只见八字:“妾已有孕,盼君归家。”狂喜的他策马疾驰,却不知罗氏正盯着周氏微隆的小腹冷笑。
雷霆手段
当徐霞客的马蹄踏碎家门前的薄霜,迎接他的只有罗氏冰冷的眼神和周氏空荡荡的房间。“那贱婢趁你远游,勾搭外男私奔了。”罗氏将一纸卖身契甩在案上,鲜红手印旁标注着“卖与江北盐商为奴”。
徐霞客像被抽去脊梁般踉跄后退,手指死死抠着门框,指甲缝里渗出血珠。他发疯似的翻遍江阴城,在码头苦守三天三夜,最终只在芦苇荡里找到周氏临别前埋下的半截玉簪,那是许氏当年赏她的聘礼。
更锥心的是,老仆颤巍巍捧出个染血的襁褓:“姨娘被拖走时拼死把这孩子塞给老奴,取名…李寄。”
忍辱负重成长
李寄在徐家后巷的破屋中长大。罗氏命人每天送碗馊饭倒进狗食槽,七岁孩童便和野狗争食。某年寒冬,徐霞客悄悄推开柴门,见儿子蜷在草堆里啃冻硬的饼,小手上全是冻疮。
他解下貂裘裹住孩子,李寄却惊恐后退:“母亲说碰了您的衣裳会烂手。”
这位走遍天下的侠客,此刻哭得像个迷路的孩子。他不敢认子,只能辗转托塾师暗中教导。李寄天资聪颖,十四岁便考中秀才。
放榜那日,他隔着人海望见父亲站在茶楼窗口,父子目光相撞的刹那,徐霞客慌忙用折扇掩面离去,罗氏安插的眼线正盯着他。
烽火连天终见遗稿重光
1645年清军攻破江阴,徐家老宅燃起冲天大火。缠绵病榻的徐霞客死死护住枕边木匣,里面是三十年写就的十二册游记手稿。长子徐屺背着他逃难时,清兵羽箭穿胸而过:“父亲快走…山…”未尽遗言混着鲜血喷在匣上。
当李寄冒死寻到父亲时,老人蜷缩在破庙神龛下,怀中木匣浸透兄长的血。徐霞客颤抖着扯开衣襟,露出贴身收藏的江山绣卷,当年周氏为他收纳的那幅。“你娘…绣的江河…”枯手突然垂落,绣卷覆在游记血匣之上,像一场迟来四十年的团圆。
青藤绝壁
李寄背负染血书匣隐居敔山,发现手稿已被兵火毁去三成。更痛心的是,罗氏所生的两个弟弟竟将残余文稿当柴烧:“死人破纸能换米否?”
这个被家族排斥的庶子,做出了旷古未有的壮举,他变卖全部家产,背着竹箱走遍父亲走过的路。在雁荡龙湫瀑布下重测水势,于滇西莽林间补绘地图。
二十年间七易其稿,终将《徐霞客游记》修补完整。书成那日,他跪在母亲周氏流落江北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将补写的《溯江纪源》手稿投入火盆:“娘,孩儿替爹走完了。”
当后人翻开这本用两代人血泪铸就的奇书,不会知道有位母亲被碾碎成扉页间的尘埃,更不知有个叫李介立的隐士,把自己活成了书页间的注解。唯有江阴敔山湾的野藤年年疯长,紧紧缠住那方藏过遗稿的崖壁,像极了世间所有欲说还休的牵绊。
发布于:江西省炒股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