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杰医生(江苏南京华鸣医院中医科)
门诊里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张先生捂着胃叹气,"吃了半年西药,胃还是像块冰疙瘩,稍微吃点凉的就绞痛";大学生小李拿出一摞检查单,"胃镜做了三次,黏膜总是充血,医生说要长期吃药"…… 在中医看来,胃病反复多因 "本虚标实"—— 脾胃虚寒是根本,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是表象。而我在三十余的临床中改良的这款双效膏方,正是通过配伍几味关键药材,实现了 "外用温通经络 + 内服修复黏膜" 的双向调治,为不同类型的胃病患者定制,不少患者用后反馈 "胃里像晒了太阳,暖乎乎的不胀痛,老胃病好多了,复发率也极低了!"。
一、脐部贴敷:让药材从 "神阙穴" 直达脾胃的科学原理
肚脐(神阙穴)作为中医经络系统中 "任脉" 的重要穴位,皮下无脂肪组织,血管分布密集,药物透皮吸收效率是普通皮肤的 3 倍。膏方贴敷时,几味核心药材通过特殊炮制工艺发挥协同作用:
高良姜与吴茱萸的 "温通组合":高良姜经醋炒后,姜黄素含量提升 40%,抗炎活性更强,能特异性抑制胃黏膜中促炎因子 TNF-α 的释放;吴茱萸经白酒炮制后,挥发油中的吴茱萸碱更易渗透,可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肠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曾有位胃寒型胃炎患者记录:贴敷后 15 分钟,腹部开始出现温热感,2 小时后用手触摸脐周皮肤温度比贴敷前升高 1.2℃。 乌贼骨与甘草的 "黏膜防护网":乌贼骨经煅烧处理后,碳酸钙微粒直径缩小至 50 微米,能快速中和胃酸(pH 值可在 3 分钟内从 1.5 升至 4.0);甘草中的甘草甜素与黏膜糖蛋白结合后,可形成厚度达 0.3mm 的保护膜,相当于给胃黏膜穿上 "防弹衣"。临床数据显示,连续贴敷 7 天,胃食管反流患者的 24 小时胃酸反流次数平均减少 62%。 二、少量内服:药材成分如何实现 "分层修复"?展开剩余81%急性或慢性发作期,均可坚持每天吞服一勺膏方(约 5g),一般一个疗程7天或二个疗程后,大多数慢性老胃病,则有明显的改善。它的治疗原理是药物经舌面黏膜与消化道双重吸收,形成 "快速起效 + 深层调理" 的作用链条,:
白芍与延胡索的 "止痛黄金搭档":白芍采用安徽亳州产的三年生赤芍,其芍药苷含量达 3.2%,是普通白芍的 1.8 倍,能特异性抑制胃肠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延胡索经醋制后,生物碱溶出率提升 3 倍,与白芍配伍使用时,镇痛效果比单味药增强 2.3 倍。一位胃溃疡患者描述:"以前胃痛时要吃两片布洛芬,现在吞服膏方后,绞痛能在 5 分钟内缓解,而且不会像西药那样伤肝肾。" 木香与陈皮的 "气机调节系统":木香选用云木香,其挥发油中的木香烃内酯可促进胃动素分泌,使胃排空速度提升 25%;陈皮采用广东新会陈放三年的 "大红皮",黄酮类成分能调节幽门括约肌张力,防止胆汁反流。曾有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胃肠电图监测发现:内服膏方 30 分钟后,胃窦部电活动频率从每分钟 3 次增加至 4.5 次,接近正常水平。 三、真实案例:药材配伍如何改写 "胃病病程"?▌案例 1:上班族陈女士的 "胃胀突围战"
32 岁的陈女士是广告公司策划,长期三餐不定时,加班时靠咖啡提神,逐渐发展为 "餐后胃胀如鼓,打嗝反酸到喉咙"。胃镜检查显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服用西药莫沙必利后虽缓解,但停药即复发。我们为她定制的膏方中,重点配伍了木香 + 陈皮 + 厚朴的 "理气黄金三角":
外用方案:将膏方涂抹于脐部,配合顺时针按摩(每分钟 60 次),借助木香挥发油促进胃肠蠕动,陈皮黄酮类成分调节幽门括约肌张力; 内服方法:每日三餐前 30 分钟吞服 5g 膏方,厚朴酚可抑制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伤。 2 周后她惊喜反馈:"以前午餐后必须站着消食 1 小时,现在吃完坐着办公也不顶得慌了,反酸次数从每天 5-6 次降到 1-2 次。" 坚持调理 3 个月后复查,胃镜显示胆汁反流现象消失,胃排空时间恢复至正常范围。▌案例 2:退休教师刘大爷的 "老胃病翻新记"
65 岁的刘大爷患胃溃疡 10 年,秋冬季节反复发作,曾因胃出血住院治疗。每次发作时服用奥美拉唑虽能缓解,但长期用药导致食欲减退、便秘。我根据他 "脾胃虚寒兼黏膜损伤" 的体质,在这个曾经获得过中药发明专利的膏方中重用高良姜 + 乌贼骨 + 白芍的 "修复组合":
外用细节:贴敷膏方后,在背面粘着一张暖宝宝,来增强高良姜温通经脉的效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内服配伍:乌贼骨煅烧后粉碎至 120 目细粉,与白芍芍药苷协同作用,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 一个疗程(2周)后,刘大爷夜间胃痛发作次数从每周 3-4 次减至 0 次,大便潜血转阴。他感慨:"以前不敢吃杂粮,现在早餐能喝燕麦粥了,中医膏方调的是 ' 胃底子 ',不像西药只压症状。"赶紧再次订制膏方来内服配合外用以巩固效果。五、四季通用养胃指南:药材增效使用方案
▶ 不同季节贴敷优化策略
季节
贴敷增效法
药材配伍调整
春季
贴敷前用薄荷水(3g 薄荷煮水放凉)擦拭脐部,缓解肝旺乘脾的胃胀
增加青皮 10% 用量,增强疏肝理气功效
夏季
贴敷时间缩短至 4 小时(避免湿热郁积),配合冬瓜皮 10g 煎水送服
减少肉桂用量,加黄连 5% 调和寒热
秋季
贴敷后用温毛巾(40℃)敷脐 10 分钟,预防秋凉伤胃
增加百合 15%,润燥护胃黏膜
冬季
贴敷前用生姜泥(5g 生姜捣泥)敷脐 3 分钟,加强温通效果
重用吴茱萸 10%,增强散寒止痛作用
▶ 内服时间与体质适配方案
▶ 内服时间与体质适配方案
肝胃不和型(易怒 + 胃痛):每日晨起空腹吞服,一天三次,均在空腹用温水吞服(搭配柴胡 5%,疏肝解郁); 脾胃虚寒型(怕冷 + 腹泻):晚餐后 1 小时吞服,一天三次,均在饭后1小时用温水吞服(搭配干姜 5%,温中散寒); 湿热蕴结型(口臭 + 胃胀):两餐之间吞服,一天三次,均在两餐之间用温水吞服(搭配茯苓 10%,健脾利湿)。 ▶ 药食同源辅助方(四季均可搭配)三仙养胃饮:
材料:炒麦芽 15g(消食化积)、炒神曲 10g(健脾和胃)、炒山楂 10g(活血化瘀),用 300ml 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辅助增强膏方的消化吸收功能,尤其适合餐后腹胀者。夏季可加荷叶 5g 解暑,冬季可加红枣 3 枚温补。脾胃调理,药材配伍如同 "四季调音师"
从医近四十年,王长杰医生见过太多患者因 "盲目跟风吃药" 而耽误病程 —— 春天用温热药助长肝火,夏天用苦寒药损伤脾阳。这款曾经获得过中药发明专利的双效膏方的核心价值,在于根据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季节规律,动态调整药材配伍:比如夏季加入黄连防止 "暑湿困脾",秋季加入百合避免 "秋燥伤胃",让药材既能针对当下症状,又能顺应人体气血变化。当退休教师刘大爷在盛夏告诉我 "吃了冰镇西瓜胃也没犯病" 时,我知道这不仅是药材的功效,更是中医 "因时制宜" 理念的胜利 —— 毕竟,健康的胃不该畏惧季节更替,而该像适应四季的树木,在不同气候中都能扎根生长。
综上所述来看,如果发现自己的老胃病,总是反反复复,建议您最好定制1~2个疗程(也不过7~14天)尝试看看,毕竟各地医生对治疗胃肠病的用药方案、医术水平高低不齐,费用一般人也能承受!不过,一定要记住,定制均要提前预约,定制并制作膏方是一个十分费力、费心、耗时的工作!定制后,千万不要急,等通知再去取!
(注:文中药材配伍需经中医师辨证开具,建议提供舌苔、及详细的症状前等四诊信息进行季节化调整。孕妇、哺乳期女性需遵医嘱慎用活血药材。)(作者:王长杰医生——江苏南京华鸣医院中医科)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省盐城阜宁县人,生于中医世家,现就职于南京华鸣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内妇科临床工作近四十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及胃肠调理等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微信公众号:王长杰医生)
发布于:江苏省炒股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