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东北角,有那么个地方,叫吉布提。你摊开地图看,它就像一颗不大不小的钉子,死死地钉在红海和亚丁湾的口子上。这个位置有多要命?全球最忙的海上高速公路之一,曼德海峡,就在它家门口。每天,全世界的油轮、货船,像血液里的红细胞一样,必须从这儿流过去。可以说,这地方打娘胎里出来,就枕着一条流淌黄金的河。
但怪就怪在这里。这么一个被上帝亲吻过的地方,被美国、法国这些西方世界的大佬们轮流“关照”了一百多年,可日子过得呢,比撒哈拉沙漠里的沙子还干。真是守着金饭碗要饭,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直到中国人来了。也就三年,真的就三年,这个国家好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活了过来。不但经济上起死回生,还反手送了中国一份大礼,一份让全世界都瞪大了眼睛的大礼。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得先知道他们以前过的什么日子。法国人最早来,殖民嘛,为了自己方便,修了条铁路通到隔壁的埃塞俄比亚。后来吉布提独立了,美国人又来了,他们不图别的,就图这个地方能一眼盯住中东,一眼瞟着非洲。于是,首都机场旁边,美国人在非洲最大、最永久的军事基地——坎普·莱蒙尼尔,就这么建起来了。
每年几千万美金,后来上亿的租金,听着多吓人。法国、日本也都在这儿有基地,都给钱。可问题是,这些钱,这些高大上的基地,跟吉布提老百姓有半毛钱关系吗?跑道修得再平,能当饭吃?指挥中心里全是液晶屏,能变出干净水来?
根本不能。这个国家超过九成的地,撒把种子下去连个响都听不见,全是旱地。干净的水源,比黄金还金贵。电呢?全靠烧死贵的柴油,普通人家里,水龙头拧开,流出来的多半是又咸又苦的地下水,刷锅都嫌有味儿。想喝口超市里那种桶装的纯净水,得全家人合计合计,那是奢侈品。粮食?对不起,几乎百分之百靠进口,价格高得能让你怀疑人生。
那每年哗哗流进国库的租金去哪儿了?天知道。反正,它没有变成任何一个能自己下蛋的产业。当地人能从这些外国基地里捞着的好处,撑死了就是在兵营外面支个小摊,卖点可乐、烤串。年轻人最好的出路,好像就是去给法国兵擦军靴,或者给美国大兵洗悍马,一个月累死累活,工资可能就值两桶干净水。
就这么过了几十年,失业率常年挂在百分之三四十的高空,死活下不来。西方国家在这儿驻扎了一百年,留下了一座又一座铁丝网围起来的兵营,却连一口能让当地人喝上甜水的井都没打。
后来,索马里海盗闹得最凶那几年,事情有了转机。中国海军来亚丁湾护航,吉布提是个完美的补给点,一来二去,大家熟了,信任也就有了。吉布提的眼睛,也亮了。他们好像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选项,一个真正能拉自己一把的选项。
你看,中国人来的时候,跟别人不一样。他们手里没急着掏支票本,反而攥着一把地质勘探用的小锤子。他们花了整整三个月,把这片鸟不拉屎的地跑了个遍,测了三百多口水井的水质,记下了每一天潮水的涨落。他们没跟你画什么宏大战略的大饼,而是直奔主题,方案拿出来,就三件事:修路、找水、搞产业。
先说路,一条全新的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这条752公里的钢铁巨龙,直接把吉布提港和内陆大国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连了起来。这在以前是什么概念?货物从港口到首都,全靠卡车在搓板一样的土路上颠,十几天都是快的。现在呢?火车一声长鸣,半天之内就到了。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芝麻、矿产,哗哗地往港口运。铁路通车头一年,吉布提港的货运量就涨了两成多。更重要的是,修铁路、运营铁路,给当地创造了多少工作岗位啊,多少家庭就因为这条铁路,第一次有了稳定的收入。
然后是水,这可是要命的事。中国公司牵头,跟吉布提、埃塞俄比亚三方合作,从埃塞俄比亚高原修了一条近四百公里长的管子,把淡水直接引过来。我跟你说,当第一股清甜的高原淡水,通过管道涌进吉布提贫民窟的水龙头时,那些孩子激动得直接趴在地上用嘴去接。那个瞬间,他们可能第一次尝到,原来“未来”的味道,不是咸的。
有了路,有了水,还得有电。上海电气的团队过来,把那套老掉牙的电网整个翻新,新建变电站。结果是什么?电价,直接降了六成。过去电费贵得离谱,开个小作坊都提心吊胆,现在机器可以转个通宵。廉价又稳定的电力,这才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真正起点。
在中国人的规划里,一个近五十平方公里的国际自贸区,就在这片沙漠上拔地而起。逻辑变了,不再是让吉布提当个“过路收费站”,而是要让货物在这里停下来,加工,包装,增值,把真正的利润,留在这片土地上。
有个叫穆萨的年轻人,他的故事就是这个国家变化的缩影。他以前就在美军基地外面摆摊,风吹日晒,勉强糊口。现在呢?他是自贸区里一家包装厂的技术员,工资翻了五倍,手底下还带着四个本地徒弟。他教他的徒弟,徒弟以后再去教别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传承,就这么在沙漠里扎下了根。
这就是两种模式最根本的区别,你看出来了吗?西方模式,像撒胡椒面,今天给你点粮食,明天给你点疫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成体系。而中国模式,是把铁路、港口、自贸区、电网这些东西,串成一个会自我循环、自我生长的生态系统。铁路拉来货,港口引来船,自贸区孵化工厂,工厂培养工人,工人挣了钱去消费,整个国家的经济就转起来了。
这背后是一种思维的巨大差异,是从“控制”到“连接”的转变。西方通过军事基地,控制的是航道,是战略要地,赚的是“过路费”,这种模式注定了吉布提只能是个依附者。而中国通过基础设施,连接的是内陆和海洋,是资本和劳动力,是今天和明天,大家一起赚共同发展的“增值费”。
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短短几年天翻地覆,吉布提做了一个让世界都震动的决定。2017年,他们把港口边上一块战略位置极佳的土地,交给了中国,用来建设中国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
这份“回礼”,分量太重了。它不是一笔交易,而是一份用信任浇筑出来的战略托付。这个基地让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维和、撤侨,都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效率大大提升。
同时,这个基地的存在,也让吉布提自己的腰杆更硬了,海盗不敢来了,航道更安全了,港口的商业价值也更高了。基地还雇了几百个当地人,工资比北约兵营那边高三成,又带活了一片服务业。
细节是不会骗人的。中国的基地里,没有游泳池,没有酒吧,但有一个对当地学生开放的足球场。每周六,基地的军医还会去吉布提的公立医院搞义诊。这些小事,让“军事存在”这四个冷冰冰的字,多了很多人情味。
最有象征意义的是什么?吉布提新版的二十元纸币上,印上了亚吉铁路的火车头。这意味着,“中国制造”已经不是一个外来符号了,它被印在了一个国家的钞票上,成了这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和民族认同的一部分。这种认可,比任何协议都来得坚实。
所以说,为什么美国人一百年没扶起来的国家,中国人三年就盘活了?答案其实特简单。因为中国给的,从来不是一份嗟来之食,而是一个让你自己能站起来、自己去选择的权利。
是选择继续喝又苦又咸的地下水,还是喝上甘甜的纯净水;是选择在基地外给大兵洗车,还是走进工厂当一名受人尊敬的技术工人;是选择永远当一个收租的“房东”,还是成为一个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合伙人”。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能把发展的选择权真正攥在自己手里的时候,这个国家,才算是获得了第二次独立。这种独立,不是写在纸上的宣言,而是清晨拧开水龙头时流出的清水,是穆萨工资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是孩子们的笑脸,和那个不再带有咸味的,对未来的想象。吉布提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炒股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