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又来了。
池州对黄山,一场叫“徽青赛”的青少年足球赛。
一听这名头,是不是感觉画风立马就上去了?
安徽省青少年足球联赛,听着跟个什么百年品牌似的,恨不得给你整出点“传承”和“希望”的味道来。
结果呢?
首战主场,设在安徽交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名字长得能把人噎死,一听就透着一股子……怎么说呢,朴实?
朴实得让人心里有点发酸。
一面是“省级重点品牌赛事”的宏大叙事,另一面,是一所中职学校的操场。
这画面,简直就是中国足球现状最精准的自画像——梦想总是很高大,但裤衩往往是借的。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忍不住瞎琢磨,不知道赛前教练在更衣室里喊了些啥。
是不是也学着电影里那样,把孩子们围成一圈,捶着胸口吼“为了池州的荣誉”?
拉倒吧,对这帮半大不大的小子来说,“荣誉”这俩字,可能还不如一顿散伙饭的火锅来得实在。
他们想的可能简单多了:踢赢了,回头在同学面前能把头抬高点儿;踢输了,指不定要被教练怎么“复盘”,耳朵都得起茧。
话说回来,池州对黄山,这就有意思了。
俩地儿离得那么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说是“德比”都有点抬举,这不就是隔壁村约架嘛,纯纯粹粹是面子上的事儿,比天大。
这种比赛,从来不是光用脚踢的,还得带上情绪。
你踢的不是球,是世世代代“谁比谁强”那点儿小心思。
大城市的球队可能讲究个战术素养,小地方的对决,拼的就是一口气,一股“老子今天就是不能让你舒坦”的劲儿。
这背后,当然是一盘很大的棋。
体育局、教育厅牵头,说要构建什么“科学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
这话我耳朵都听烂了,文件发了一堆又一堆,措辞一年比一年漂亮。
可足球这玩意儿,它不是在办公室里用笔杆子画出来的。
它是在泥里、草里、汗里、甚至血里滚出来的。
你上头文件写得天花乱坠,下面要是连块像样的草皮都找不到,那不都是扯淡吗?
咱们总喜欢造神,也喜欢看神话破灭。
安徽足球出过最有名的人物是谁?
韦世豪呗。
开幕式也把他请去站台了,算是给老家的比赛撑场面。
可一个韦世豪,能说明什么?
他是从这套“体系”里精心培养出来的吗?
还是说,他更像是一棵在石缝里硬是自己钻出来的野草?
我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的问题从来不是出不了一两个天才,我们缺的是一个能让天才安安稳稳长大的土壤。
所以你看,一场高中生比赛,被硬生生架到了一个很尴尬的高度。
看台上坐着的领导,可能比真心懂球的家长还多。
他们看的不是越位,不是反击,看的是自己的“政绩”和“KPI”。
孩子们在场上跑得快断了气,可能在某些人眼里,只是一个个移动的数据,是年终总结报告上的一行字。
这才是最可悲的。
我根本不关心这帮孩子能踢出什么“水银泻地”的进攻,或者“固若金汤”的防守。
就这个年纪,你让他像德布劳内一样传球,那不是强人所难吗?
我只好奇一件事:当其中一个孩子带球被断,或者一脚射门打了飞机,他是会立马垂头丧气,还是会骂骂咧咧地爬起来,转身就地反抢?
是前者,那说明他被“成年人的规矩”驯化了;是后者,那这孩子,还有救。
所以,11月1号下午这场球,别跟我扯什么中国足球的未来了。
未来不在文件里,不在开幕式上领导的讲话稿里,未来这东西太虚了,没人看得见。
它可能就在那块坑坑洼洼的草皮上,在那帮小子们红着眼的一次次拼抢里,在那一声声压抑着变声期公鸭嗓的嘶吼里。
至于未来到底长啥样?
谁知道呢。
也许,我们这些局外人能做的,就是别去打扰他们好好踢完这一场球。
炒股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